配资炒股股票
红姐与labubu
近期,南京 “红姐事件” 引发轩然大波,网传一名男子男扮女装,号称与多达 1600 名男性发生亲密行为,该事件不仅冲击着公众的认知,背后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现象,尤其折射出当下国人在情感与欲望层面的缺口,同时也揭开了 “情绪价值经济” 蕴含的无限商机。
在这一事件中,令人咋舌的并非事件本身的离奇,而是众多男性的反应。据传闻,大量男性明知对方身份,却依旧 “自愿上钩”,甚至部分人仅仅为了红姐一句赞美、一丝关心,便甘心赴约。有网友犀利指出:“男人所求并非单纯的性,更多是为了寻求情绪上的安抚。”
近年来,“性萧条” 成为中国学术界热议的话题。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在 2022 年发布的《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》显示,在 “95 后”(现今约 27 岁及以上)群体中,仅有约一半受访者每周有性生活,这一比例低于 80 后及 90 年代初出生的群体,表明年轻一代的 “性冷感” 趋势愈发明显。性别结构失衡、经济下行导致恋爱成本高企,使得许多中国男性难以触及情感与亲密关系。在此背景下,能给予温暖话语、营造温柔假象的 “红姐”,意外地成为了部分男性的心灵慰藉。
泡泡马特
实际上,中国的 “情绪价值经济” 早已悄然兴起。盲盒、潮玩、虚拟女友、智能宠物等产品的火爆,本质上都是在贩卖陪伴感与快乐,为孤独寂寞的人们提供 “自我疗愈” 的途径。以泡泡玛特(9992.HK)的主打 IP Labubu 为例,它一跃成为 “Z 世代续命神器”。原本单价 99 元的盲盒,一度被炒至 2300 元高价。泡泡玛特 2024 年财报显示,年度纯利大幅增长 185.9%,Labubu 系列更是贡献了主要的增长份额。有分析认为,这是 “小确幸经济学” 的体现。在年轻人面临买不起房、升不了职的现实困境下,选择躺平,通过投入少量金钱获取即时快乐,成为性压抑时代的心理宣泄口。
这种围绕 “孤独” 与 “情感补偿” 的消费浪潮并非中国独有。美国在 2008 年金融海啸以及 2020 年疫情冲击 GDP 时,宠物产业反而逆势上扬。美国宠物用品协会(APPA)数据显示,即便当时 GDP 负增长,宠物经济仍保持每年约 5% 的增长幅度;美国劳工统计局也指出,2010 年娱乐与住房支出下滑之际,宠物开支却增长了 6.2%。在中国,同样出现类似情形,外卖平台 “饿了么” 在 2020 年宠物外卖订单年增长 135%,且单价比普通餐饮更高,美团的宠物用品闪购销量在半年内更是激增 3.5 倍。
在美中贸易战以及地缘风险的大背景下,南京 “红姐事件” 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示。情绪价值商品有望为中国经济的出口领域带来突破。小红书用户 “外贸观察者” 分享,深圳销售十二生肖盲盒的商家,在东南亚地区年销售额突破两亿元人民币;河南的玩具工厂转型生产智能宠物后,产品单价翻了五倍。可见,当实体经济增长乏力时,情绪价值或许将成为中国消费与出口的全新引擎。
“红姐事件” 尽管荒诞不经配资炒股股票,却揭示了一个现实:新世代对于看似 “无用” 却能提供情绪价值商品的刚性需求,正迅速演变为中国出口的下一个金矿。在全球都面临孤独问题的当下,谁能 “量产快乐”,谁就有望主导这场贸易盛宴。
盛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